<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资政育人

        罗炳辉鲁南为国捐躯英名垂青史

        [作者: 发布时间: 来源:]

        罗炳辉鲁南为国捐躯英名垂青史

        倪良端

        罗炳辉是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人民军队杰出的高级将领,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全国33位军事家之一。在罗炳辉诞辰100周年之际,他的铜像在他的故乡——云南省昭通市中心广场落成。铜像基座正面刻有江泽民题词——人民功臣罗炳辉。将军离开我们半个多世纪了,让我们前往将军浴血奋战、为国捐躯的鲁南,进入那战火的岁月,认识鞠躬尽瘁的将军!

        入鲁首战传捷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积极准备发动全面内战,中共中央不得不以革命的两手反对反革命的两手。政治方面同意由张治中、周恩来、马歇尔组成“三人军事小组”,监督停战协定的执行。军事方面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方针,作出“发展东北,巩固华北,坚持华中”部署。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原驻山东八路军115师调东北,山东解放区由新四军接防。中央决定成立由新四军军长陈毅、副军长张云逸任司令员和副司令员的华东军区。新四军军部命令由2师第4、5旅和4师第9旅编为第2纵队,由2师师长罗炳辉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从淮南北上鲁南。

        1945年9月下旬,罗炳辉与淮南军区工作移交后,对纵队进行组织和思想整顿。10月,他率部越过陇海路封锁线,月底抵达山东滕县东北的龙阳集结,为新四军首批入鲁部队。

        这时,蒋介石调集的军队正沿津浦、平汉铁路北进。其中,由伪军第3方面军改编的国民党第5路军吴化文部由徐州进至山东腾县。在延安参加了党的“七大”回到山东的陈毅,获悉吴化文部将从滕县北上,决定山东第8师、罗炳辉2纵队的第5、9旅在滕县界河地区伏击;山东第4师、鲁中警备第3旅在邹县以南、两下店以北域内拦击可能逃跑的吴部残余。

        在战役准备期间,陈毅在罗炳辉等陪同下视察2纵队第5旅。陈毅到了罗炳辉住处看望,转达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的问候,介绍了党的“七大”盛况和大会主要精神。

        1945年11月2日夜,新四军、八路军各部队按命令进入各自地域,隐蔽待命。3日8时许,吴化文部开始行动。先头部队由在济南投降的日军1个大队为掩护,沿津浦铁路以西公路北进。罗炳辉和纵队副司令员韦国清等在界河东南龙山指挥所里接到第5旅13团的报告:敌人已出洞。罗炳辉从望远镜里看见北界河东北角野地里黑压压一大片,正在集合。他命令13团密切注视敌情,适时截断后路关好“大门”。

        下午1时,吴化文部后卫离开北界河1公里,罗炳辉命13团派第1营直插北界河。盘踞北界河的1连守军招架不住突然袭击,退回南界河据点。13团顺利占领了北界河,斩断了吴化文部南逃之路。此时,8师、5旅、9旅遵循罗炳辉的指挥,放过为吴化文部开路的日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动作从公路两侧山上冲下来,分割围歼吴化文部。吴部被打得晕头转向,有生力量大部被歼,第6军军长于怀安等纷纷缴械投降。见势不妙的吴化文丢下部队,由几十名亲信卫士和骑兵护卫,飞奔逃进日军队伍里。

        两个多小时的伏击战,歼灭吴化文部4000余人。替吴部开路的日军行进到两下店,明知吴部挨打,却不敢回援。界河战役是罗炳辉在陈毅统一指挥下周密部署的结果,也是罗炳辉指挥2纵队由淮南到达山东的第一大胜仗。首战告捷,对于患严重高血压症而顽强指挥作战的罗炳辉来说,是他对党赤胆忠心的体现。

        把住山东“大门”

        界河伏击战后,罗炳辉指挥第5旅13团继续围攻吴化文部第7军1个团和土顽约1300多人据守的南界河。敌方凭借坚固工事和有利地形顽抗,致13团攻击受挫。罗炳辉急从5旅、9旅调来山炮归13团指挥,命令将炮抵近敌炮楼射击。震耳的巨响声过,敌炮楼被摧毁。战士们乘胜炸掉敌火力点和中心炮楼,敌人大部被歼,少数突围者被14团和8师俘虏或击毙。

        打下界河,津浦铁路中段南到滕县、北至兖州10多公里地域被新四军、解放军控制。这样,蒋介石沿津浦路运兵北上的计划破产了!

        11月11日,毛泽东接陈毅关于界河战役胜利的报告,即以中共中央名义发电报向津浦前线指挥部表示祝贺,同时要求:“为准备战胜敌人必然要来的大举进攻,除集中与整训部队外,必须创造更广阔的战场,向南北扩展铁路线的占领区,拔除临、滕、邹、兖地区的据点。……国民党正在重庆开将领会议,实行全面反共,惟调集大军于邹、滕地区尚需时日,你们应利用此间隙创造战场。……”陈毅召集界河战役参战部队团以上干部开会,传达中共中央的贺电后指出,陈大庆的第19集团军已由徐州进至临城(今薛城)一线,我们必须从全局考虑准备打大仗,阻击敌人北进行动,掩护八路军主力在东北、华北的战略展开。会后,罗炳辉指挥2纵队,挥师向南投入反击陈大庆军的战斗。

        根据山东野战军指挥部命令,罗炳辉指挥2纵队在新四军7师19旅配合下,11月25日晚向临城、韩庄等据点发起进攻。当晚至次日上午,罗炳辉指挥所部在友邻部队密切配合下攻占了外围据点,破坏了临城至滕县、枣庄、徐州间的铁路,完成对临城、韩庄的包围。26日下午3时,陈毅和罗炳辉向担任主攻韩庄的4旅10团团长吴华夺下达电话指示:“迅速打下韩庄,坚决消灭拒不投降缴械的日伪军,关住山东大门。只能胜,不能败,速战速决!”

        26日晚8时,2纵队4旅11团1个营炸毁韩庄南的运河大铁桥,截断韩庄敌人逃路,徐州敌人也无法增援韩庄。吴华夺抓住战机,带领两个营和兄弟部队猛扑韩庄。困于韩庄的日伪1个中队自动放下武器,伪军张乃宇部800余人大部被歼,残部企图逃向徐州,因大桥被毁纷纷坠入运河而身亡。午夜后,罗炳辉在4旅旅长朱绍清、政委高志荣陪同下赶到10团视察,高兴地对吴华夺和指战员们说:“你们打得好,打得漂亮!我们占领了韩庄,就把住了山东的大门呀!”

        新四军占领韩庄后,在陈毅统一指挥下罗炳辉具体指挥2纵队向徐州来犯之敌反击,迫敌退缩徐州城内。1946年1月13日,国共两党签订的停战协定生效,津浦线的战役结束。

        这段时间,高血压等病症严重的罗炳辉坚持在前线指挥战斗。陈毅等再三劝他回后方休养治病,他再三推却,以顽强的毅力和高度的政治责任心率领2纵队和兄弟部队一起,完成了截断津浦路把住山东大门的光荣任务。

        疗病传书寄情

        紧张的战争环境,致罗炳辉的高血压症愈加沉重,多次昏倒不省人事,无法在前线指挥战斗。在组织一再督促和安排下,他不得不于1945年12月底将工作移交给纵队副司令员韦国清、政委赵启民,前往新四军军部临沂休养。

        住进临沂城,组织上拟安排他赴苏联疗养。可是,1946年1月3日夜罗炳辉食管内血管突然破裂,只好就地诊治。病情稍好转,移来临沂东郊独树头休养,夫人张明秀和两岁的儿子罗新安、刚满月的女儿罗鲁安陪伴。

        罗炳辉病情严重,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电告延安,请将罗炳辉的大女儿罗镇涛护送来鲁。罗镇涛起程时毛泽东抚摸着她的头说:“告诉你爸爸,他对党对人民作出了很大贡献,要他一定要把身体养好,党和人民需要他做更多的工作。”朱德和康克清忙着为她准备行装。罗镇涛来到罗炳辉身边,爸爸看到离别8年的儿女,亲切地端详着,女儿长高了,长大了,罗炳辉十分高兴。晚上,妈妈张明秀为女儿的到来特意加了菜,罗炳辉边为罗镇涛挟菜边问:“毛主席、朱总司令好吗?”女儿转达了毛泽东、朱德等对爸爸的问候和关怀,罗炳辉听了很感动。当罗镇涛讲到在重庆受到周恩来的关怀,在延安得到朱德和康克清等的照护时,这位久经疆场,身历百战的将军,竟感动得热泪盈眶。

        罗炳辉为继续提高女儿的思想和文化素质,把罗镇涛送入山东大学学习。在休养的日子里罗炳辉的血压居高不下,食管内破裂的血管尚未痊愈,经常头昏脑胀,折磨得无法处理急待他处理的事情。环境气候宜人时他和爱人、孩子谈谈天,散散步……可是,张明秀常参加战斗,在生活中不可能对战友和丈夫更多的照应。

        经过一段时间疗养,罗炳辉的健康状况有了好转。为丰富休养生活,陈毅等劝罗炳辉到泰山游览,他愉快地接受了。1946年3月5日罗炳辉登上泰山极顶,在那里摄影留念。他在照片上端写着:“转战敌后苦战八年,和平民主终于开始实现。”后来,他将这幅照片赠老同志时在背面写了这样一段话:“民国四年,入伍滇军,参加护法靖国。大革命时,北伐诸役。民国十八年加入共产党,领导江西吉安靖卫大队暴动成立红军。月余后与彭黄红军会合;又月余后,与朱毛红军会合。亲历内战十年、抗战八年、自卫战四个月,从未离武装和战斗。我党奋斗和政策胜利,和平民主开始实现。在长期紧张战争生活中,身体已经磨弱,蒙党关心,劝吾休养,得游泰山极顶。”

        返回临沂,罗炳辉带病撰写曾几度中断的自传。3月24日,从《青少年到吉安起义》这一段终于完成,这成为他留给世人的一份珍贵遗产。

        在休养期间,罗炳辉给毛泽东、朱德等写信,感谢他们对自己及女儿的关怀,问候中央领导同志。信是托张云逸转交的。毛泽东在5月20日复信中说:“炳辉同志,来信收到,极为感谢。你身体有病,望多休养。留得青山,是很要紧的。我身体好些了,勿以为念”。朱德和康克清在6月5日的回信中说:“炳辉同志,八年抗战,你为人民又建了许多功勋。我们常常盼望着你们前方的胜利消息和你的健康。云逸、黎玉两同志来此后,更知前方战事及工作情况和你的健康。我们更深刻了解你们山东及苏北根据地是永远巩固的……”遗憾的是怀揣毛泽东、朱德给罗炳辉复信的张云逸等由于局势恶化、交通限制,7月5日回到临沂时罗炳辉已去世了,他没有读到毛泽东、朱德的回信。

        鞠躬尽瘁为党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利用停战机会,秘密完成发动全面内战准备,指使其军队不断向解放区攻进,各地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八路军、新四军予以有力制裁。

        当时盘踞鲁南枣庄的伪军王继美部被国民党收编,派第19集团军副参谋长王纲指挥该部。停战协定生效日前该部正被新四军7师包围,7师奉命在停战协定生效后停止攻击。为监督停战,在北平军调处执行部协调下组成驻枣庄执行小组。执行小组的中共代表甘重斗多次向王继美提出质问、警告。王继美毫无执行停战协定之诚意,于5月21日将甘重斗等殴打成重伤。

        5月22日,正在8师22团对战士讲话的罗炳辉接到陈毅的急电,告知甘重斗等被打伤,责成他处理。第二天,罗炳辉以山东野战军指挥部负责人名义接待枣庄执行小组美方代表梅西亚。罗炳辉庄重严肃地提出解散敌伪武装、惩办凶手和指使者、向执行小组和中共道歉、抚恤伤者、伪军退出定远城等意见和要求,梅西亚表示完全接受和全面转报。

        26日,北平军调部派美方代表沙文到枣庄调查、赴临沂谒见陈毅商谈解决甘重斗被打事件。然而,国民党对中共的抗议和美方调处置之不理,竟指使王继美部向新四军施放毒瓦斯。

        为了给国民党发动反革命内战者以迎头痛击,用实际行动保卫解放区和平,罗炳辉下令发起枣庄战斗。他召集参战部队领导讨论作战方案,亲率团以上干部实地考查敌情,一同制定战术战法……9日晚7时,罗炳辉指挥7师20旅、21旅一部,8师23团和22团1个营向枣庄伪军王继美盘踞的据点发起进攻。在猛烈火力打击下伪军纷纷投降,王继美当场毙命,俘国民党第19集团军副参谋长王纲、专员鲍国良以下官兵3300余人,缴轻重机枪95挺、各类炮12门、汽车5辆和大批战利品。

        枣庄战斗是罗炳辉征战32年,参加和指挥数不清的战斗中的最后一仗。正如他重返枣庄前线时对妻子张明秀和儿子罗新安说的:“我从十六七岁离家以后,始终驰骋在战场上,为人民革命事业贡献了我的一切。我受党长期的培养和爱护,这次重上前线为党和人民捐躯,也是值得的……我毕生没有打过败战,在我牺牲前再打一个胜仗,作为我对党最后的献礼!”

        6月13日,罗炳辉在峄县前线指挥所里写给张明秀信中说,希望长女罗镇涛能“真正做个劳动人民的女儿,女革命家。”问“新安这一向怎样?鲁安更好玩了?”还无限深情地写道:“秀,你对我是特别照料、关心,可是我对你的母亲的安慰信写得太少,请她老人家谅解!”

        14日,罗炳辉就当时国内形势和解散伪军等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他指出,和平民主团结,是党在和平建国期间始终不变的方针。但是,和平的道路是曲折的,有阻碍、有困难。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到处布置内战,阴谋发动向解放区全面进攻。他还说,枣庄伪军王继美部被我解除武装,国民党反动派可能以此为借口向我进攻。所以,我解放区军民必须加倍警惕,密切注视动态,准备好自己的力量,为保卫和平、保卫解放区奋斗到底。

        这时,传来国民党第60军184师师长潘朔端在辽宁海城率部起义的消息。罗炳辉为这支滇军的新生而感到庆幸,即草拟贺电文稿,致电云南故交,祝贺滇军将士,告慰故乡军民。

        后来的几天里,罗炳辉强撑病体召集7师、8师等单位研究枣庄的善后工作,同山东野战军参谋长宋时轮就鲁南战略作进一步讨论。这时国民党向解放区大举进攻的企图明显了,他托宋时轮于17日赴临沂向陈毅汇报、请示工作。

        18日,血压很高的罗炳辉又患肠胃炎。经诊治,高烧退而反弹,昏迷不醒。只要他神智稍清晰便问:“有电报吗?”“有什么消息?”第3天,感到实难坚持的罗炳辉接受同志们的意见:回临沂治疗。21日早饭后,罗炳辉由峄县乘大卡车启程赴临沂。天气闷热,道路崎岖汽车颠簸厉害,中午时至苍山县兰陵镇。罗炳辉叫停车休息,要警卫员杜学华去镇里买点东西给同行人员吃。就在这时,出了许多汗的罗炳辉出现虚脱症候。病情突然恶化,陪同的医护人员立即抢救。杜学华急到兰陵镇长途电话站向峄县、临沂报告。刚到峄县的陈毅接报,即指示继续抢救,率山东野战军指挥部及新四军2纵队领导赴兰陵探望罗炳辉。陈毅等赶来时,罗炳辉虽然未停止呼吸,但是难于用语言与肢体表达感情了。新四军卫生部副部长宫乃泉从临沂赶来,终因抢救无效,罗炳辉于6月21日17时逝世,时年49岁。

        英名永垂青史

        罗炳辉逝世的消息传来临沂,中共中央华东局、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参议会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成立罗炳辉治丧委员会。在当时发布的联合讣告中向党政军民沉痛宣告: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罗炳辉病逝。指出“罗炳辉同志病逝,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极大损失。”

        22日凌晨,罗炳辉的遗体运抵临沂县城,停放在布置就绪的灵堂里。山东各级党政机关、群众团体、部队指战员和人民群众前来凭吊。陈毅等陪同罗炳辉夫人张明秀、儿子罗新安、女儿罗镇涛和罗鲁安到灵前瞻仰遗容。陈毅安慰他们说:“罗副军长是好党员,人民的好儿子,他永远安息了,你们多看他几眼吧!”

        盛暑季节,遗体不便保存,22日16时将罗炳辉遗体装棺。陈毅在入殓仪式上致词,说:“我们与罗炳辉同志多年一块作战,现在只能瞻仰遗容了!这是我们最大的悲痛……特别是在国民党反动派积极发动大规模内战的紧急局势之下,我们更加沉痛。但我们应在最悲痛时也不消极,将教育我们对法西斯反动派更加仇恨!”在历述罗炳辉对人民革命的贡献后,陈毅指出:“你的死是一个号召,号召山东全体军民起来继承遗志,实行严正自卫!”陈毅向罗炳辉英灵宣誓:“你未竟的事业,我们一定去完成!”

        23日,中共中央给华东局、山东军区司令部及罗炳辉的家属发来唁电。电文中说“罗炳辉同志的病故,是我党我军与全国人民的重大损失。炳辉同志早年加入滇军,参加护国运动、北伐等革命战争。在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战争中,又于1929年冬领导江西吉安起义,为人民解放事业奋斗不懈。在抗日战争中,领导新四军第二师奋战皖东敌后,创造了皖东解放区,立功尤着。中共中央谨以悲痛的心情哀悼罗炳辉同志的逝世,并向你们致以亲切的慰唁。”

        是日17时,新四军军部暨山东党政军民隆重举行罗炳辉遗体安葬仪式,陈毅发表了感人致辞。

        罗炳辉病逝和安葬前后,延安《解放日报》、《人民日报》、山东《大众日报》和《新华日报》(华中版)等在显着位置刊登了新华社发布的《罗炳辉传略》、中共中央唁电和《悼罗炳辉同志》等文章、陈毅在罗炳辉墓前的演说词等,连续报道了山东和苏皖边区党政军民悼念罗炳辉逝世活动及消息、登载纪念文章。

        罗炳辉逝世后,当时位于江苏淮阴的苏皖边区政府为纪念罗炳辉创建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功勋,将津浦路东的天长县命名炳辉县(1960年复名天长县),在这里建立了罗炳辉纪念堂。

        全国解放后,张明秀致信陈毅和华东局,要求将被国民党军掘墓而弃的罗炳辉遗骨收殓重新安葬。在当地政府和群众帮助下收集到罗炳辉骸骨,华东军区会同地方政府重行安葬。临沂烈士陵园内修建了罗炳辉将军墓,增修了罗炳辉将军纪念亭,罗炳辉将军石雕像矗立亭中,“瞻容思功”匾额昭示启迪激励后人。陵墓石壁刻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为被压迫阶级争自由剧战久经到死不离民众,当反革命势力已陨灭丰碑特建勒铭永记殊勋”。此联陈毅所撰。

        1981年8月1日,安徽省合肥市铸成罗炳辉将军纪念铜像,安放市中心广场。

        1997年,罗炳辉诞辰100周年之际,中共云南省委microsoft365版本_48365平台_365bet官网娱研究室和(罗炳辉的故乡)中共彝良县委、县人民政府编辑出版了《罗炳辉将军画册》;彝良县委和中共昭通市委microsoft365版本_48365平台_365bet官网娱征集研究室编着出版了《罗炳辉传》,表达故乡人民对罗炳辉将军永远怀念!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主办单位:中共昆明市委microsoft365版本_48365平台_365bet官网娱研究室 维护:昆明信息港

        邮编:650500 电话:(0871)63135205 编辑邮箱:kmsfgwxxgk@sina

        滇ICP备0700070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301140001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