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在南昌起义中的历史贡献
申东
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同志的率领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缔造者之一的朱德,参加和领导了南昌起义,虽然不论是在起义之前还是在起义进行中,组织指挥起义的核心领导成员中都没有他,但他对昌起义作出的贡献是特殊而重大的,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一、 利用“南昌公安局长”的身份,成为了起义部队的“参谋和向导”,有力地保证了南昌起义的成功
对于南昌起义中朱德所发挥的作用,周恩来曾评价说,“朱德是一个很好的参谋和向导。”在起义前夕,朱德详细了解敌兵力分布情况,精心绘制南昌市区的地图,并掩护起义领导人抵达南昌。虽然,当时南昌起义的总指挥前委书记是周恩来同志,前委委员里面有张国焘,有李立三,有叶挺,有刘伯承,有聂荣臻,甚至郭沫若都是前委委员,而朱德却不是前委委员,因为朱德兵力少,担负的任务也简单,但所起的作用和贡献是特殊而重要的。
朱德是1926年底离开重庆万县杨森部队后,利用与朱培德的关系,到南昌朱培德部队创办第3军官教育团的,并当上了南昌公安局局长。在云南讲武堂,朱培德与朱德为学友。在同学生活中,因成绩优异都被选进特别班,被称为该校的“模范二朱”。1927年1月,时任国民革命军杨森第20军党代表的朱德,离开该军到了武汉。朱德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前往南昌,转到当时正驻扎在南昌一带的国民革命军第3军朱培德部工作。第3军原本是云南的部队,朱德曾当过滇军的旅长。朱德同这支滇军部队的高级军官们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军长朱培德是朱德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学,以后又长期在滇军共事,交情很深。正是利用这样的背景,借助其在滇军中的声望与同僚旧谊,巧妙开展统战工作,在起义前不但联络了一批志士, 还凭着在南昌的社会关系和地位,充分摸清了南昌城内军队布防情况等,为起义作好了最充分的准备。
1927年7月31日,南昌起义的准备工作进入到最后阶段,这时,朱德接到一项特殊的任务,要他切断南昌驻军团长与部队的联系。朱德利用他的威望和社会关系,巧施妙计,以“请客”为名,把国民党第3军第23团团长卢泽明、第24团团长萧日文及两名副团长请到一家饭店摆宴,饭后继续把他们安排打牌,并安排手下在几个团级指挥官“牌战”正酣时悄悄下了他们挂在衣架上的枪支,关键时刻牵制了驻南昌的重兵之首,为起义争得了主动。特别是起义中他施计牵制了两个团的兵力,对起义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南昌起义在当时之所以震惊中外,是因为起义军仅以4个多小时,全歼南昌城内数千名国民党反动派官兵,取得了全胜。由此可见,朱德所起的作用是参加起义的其他所有领导人都替代不了的。特别是起义中他施计牵制了两个团的兵力,对起义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利用滇军旧识,保存了革命力量
南昌起义军撤出南昌后,朱德利用与南昌附近驻军特别是滇军的关系,历经种种艰难曲折,把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一万余人的革命武装带上井冈山,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通过与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学的特殊关系争取到了朱培德的对共产党员礼送出境,为中国革命保存了一批优秀的革命骨干。
朱培德是朱德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学,同为“模范二朱”。“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当时朱培德的政治态度比较微妙:他同蒋介石有矛盾,武汉国民政府刚委任他接替李烈钧担任江西省政府主席,革命势力同反动势力在江西已形成尖锐对立,“朱培德在中间就采取了中立态度,他对于革命不反对,可是对反革命者也不离开”。朱培德冒着极大的风险把共产党人朱德、郭沫若迎到南昌,任命朱德为第五方面军总参议、第3军军官教导团团长、南昌市公安局局长。在蒋介石破坏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清洗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时,蒋介石“清共”命令下达后,朱培德原打算只把担任政工职务、已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礼送”出境,无奈待在第3军的140多名共产党员身份全已暴露,迫于形势,他只得将这些共产党员全部“礼送”出境,朱德也在“礼送”之列。朱培德尚没有向共产党人举起屠刀,还每人发给3个月伙食费及旅差费,其间朱德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这在当时一片“清共”逆流中是极为特殊的。
2、朱德在云南的军事生涯中积聚的人脉关系,减少了起义部队南 下途中的军事阻力,为保存革命力量提供了条件。
南昌起义之后,部队南下,朱德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担负的任务就是在前面开路。因为前面阻挡南昌起义部队的基本上都是滇军,就是云南的部队,所以让朱德走在最前面开路,让挡道的滇军把路让开,这就是朱老总南昌起义之后在这段时期所担负的任务。朱德为人忠厚,待人诚恳,善结交,人缘好,在滇军中履职10余年,历任排、营、团、旅长,在护国、护法战争中声名远播,在滇军队中积聚了丰富的人脉关系。尤其是与滇军中的金汉鼎、王均、范石生、杨如轩、杨池生、杨蓁、唐淮源等高级将领均有同窗朋友之谊。在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途中,朱德正是巧妙地运用了与滇军的同学、朋友情谊,保存了南昌起义的革命力量。
(1)在起义军南下途中,朱德积极争取金汉鼎、杨如轩保持中立,顺利通过其防区。金汉鼎与朱德是患难之交,两人均骁勇善战,驰名川流,南昌起义前夕,朱德赶到九江,想动员金汉鼎追随革命,虽拒绝了朱德的建议,但当起义军南下经过其防区时,金撒出部队未加阻拦。南昌起义后,朱德还致信给杨如轩(时任驻抚州的赣东警备司令)动员其起义,杨虽未跟随起义,但“让出一条路给红军走”。
(2)朱德与范石生合作, 保存了南昌起义革命力量。南昌起义时,范石生为国民革命军第16军军长,驻防韶关、汝城一带。 南昌起义后,朱德率南昌起义军余部转战湘南时,蒋介石命令范的16军进行追击。“范从韶关撤出前,朱德即有信给范石生取得联系,因而范军在行军中避免与红军遭遇,双方始终没有接火”。1927年11 月,当部队几陷绝境时,朱德利用与范石生的关系在汝城谈判,达成了“朱德所部是共产党的部队,一切行动听从共产党的调动;补充的物资完全由朱德支配:部队的内部如何组织、训练工作如何进行,完全由朱德决定,别人不得干涉”等协议。朱德将所部改称国民革命军第16军第47师第140团,隐蔽在范部中。通过合作,朱德所部的 “兵员、抢弹、被服、医药等都得到了补充,部队也得到了很好的休整。”1928年1月4日,范石生接到蒋介石逮捕朱德的密电后,立刻致信朱德。朱德即以野外演习为名,率部离开。通过与范石生的合作,不仅保存了这支几陷绝境的南昌起义余部,而且使部队得到了1个团的武器备。
三、稳定军心,保存了革命火种
南昌起义时,朱德虽是第9军副军长,所带部队却很少,只有军官教育团3个连和南昌公安局2个保安队,500 人不到。起义后,起义部队按照预定计划撤离南昌南下进攻广东的军事行动遭遇了严重失败,南昌起义成果面临丧失殆尽的危险。在革命火种濒临熄灭之际,朱德抱着坚定的革命意志,以非凡的革命胆略和英雄气概,挺身而出,毅然地担当起把部队带出困境的重任,为保存革命火种,做了大量工作, 并最终保留了800人的核心骨干。在这800人中,后来出了3位元帅(朱德、陈毅、林彪),一个大将(粟裕),还出了许多上将、中将和少将。
在南昌起义时,朱德所带兵力只有约500人。在整个起义过程中不是开路,就是殿后。起义部队南下时,所带的500人几乎跑光了。五、六天后,朱德带部完成阻击任务,把部队收拢准备南下与主力会合时,却发现南下的主力军全军覆没,领导人也分散了,周恩来、聂荣臻去了香港,贺龙回了湖南,刘伯承去了上海,叶挺去了南洋。在这最艰难的时刻,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的朱德坚定地对大家说:“大家知道, 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也失败了!但我们还是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1927 年的中国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国革命,俄国革命失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1917年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会有办法!”据南昌起义留下来的同志回忆:我们站在下面,谁都不知道俄国的1905年是怎么回事,但是大家从朱德这种充满激情的信心中,感受到了力量。杨至成上将后来回忆说:“每个人考虑着同样的问题:现在部队失败了,到处都是敌人,我们这一支孤军,一无给养,二无援兵,应当怎样办?该走到哪里去?”让人没想到的是,南昌起义队伍最后南下广东征战中,只有朱德所率的队历经艰辛保存下来800多人,而就是这点“火种”,后来在转战中不断壮大,并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队伍会师井冈山,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基础、战斗力的核心,南昌起义的“火种”从此再也没有熄灭。解放以后,谭政回忆说.假若朱德不能把南昌起义队伍带上井冈山,我们秋收起义的队伍只有一点力量,很难存在下去。陈毅后来说:“朱总司令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在群众情绪低到零度,灰心丧气的时候,指出了光明的前途,增加群众的革命信念,这是朱总司令的伟大!”毛泽东在评价南昌起义时曾说:“这支部队十分原因中,有九分是靠个人的领导才能得救的!”
朱德同志不负党的重托,不仅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充分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起义军南下广东失利,四面临敌、孤立无援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带领保存下来的革命火种,冲破艰难险阻,转战粤赣湘边,发动湘南起义。最后带领发展壮大的万余革命武装上井冈山,组成名扬天下的“朱毛红军”,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
(作者:中共云南省委microsoft365版本_48365平台_365bet官网娱研究室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