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四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机关党的建设是机关建设的重要保证。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必须走在前、作表率,这是由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机关党建怎么抓?这是必须认真思考和不断总结的重要问题。
一、 党建工作的“统筹学”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强调“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由来已久,并写入党章。党既要领导一切又不包揽一切,党建工作必须抓大,在抓好主业主责的同时,要学会弹钢琴,以大带小、以纲揽目,熟练运用“统筹学”,做好多方面的统筹协调。
第一,统筹业务工作。党建工作通过政治意识、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和民主集中制的决策程序,校准业务工作航标,确保机关单位履职尽责和业务工作的正确方向;通过组织建设,合理配置职能,组建工作团队,确保机关运行顺利、高效运转;通过作风建设强化基层调研、了解实际、实事求是,切实减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通过强化考核监督促进履行职责的成效和重点工作的推进落实。统筹业务工作更多地体现为融合,是互相促进、互为提高的关系。
第二,统筹人才队伍建设。党管人才不仅是使用人才,还要注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要把日常工作和党建活动中发现的讲政治、顾大局、有专长、有潜力的好苗子,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重点培养;采用到地方挂职、借调、岗位轮换等措施把好苗子放在艰苦岗位锻炼,利用参加培训、党务和社会兼职的机会帮助他们尽快提升素质。通过多岗位锻炼和培养既提升好苗子的素质和能力,也给予展示能力和群众认可的舞台。
第三,统筹单位文化建设。由于工作性质、发展历史等方面原因,每个单位都会形成一定的独特文化,优秀的单位文化是能够较长时间发热发光、呈现正能量的无形财富。党的建设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推进优秀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单位文化建设上的积极作用,开展回乡调研、社会调查、科研攻关、理论学习、读书分享和文化体育、爱心帮扶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单位好学上进勤奋钻研的笃学文化、激情澎湃青春洋溢的活力文化、互帮互助珍惜荣誉的团队文化。
二、 书记要有实功夫
任何一个单位都有职能任务、都有具体矛盾和问题,只会说理论、关键时候拿不出两下子,解决不了现实问题,理论再高也不会得到大家的拥护,就不会是个好书记。每个当书记的都想有两下子,都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关键问题是怎么才能得到这两下子?毛泽东说实践出真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干部要加强实践锻炼,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要知行合一,核心都是讲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要有抓理论、政策之魂的巧功夫。在这里,魂是指党的理论和政策的精神实质。党的理论和政策哪里来?当然是来自鲜活的社会实践、来自各地的实践创造与发展、来自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判断,但各地的实践是具体的、零碎的,甚至又是矛盾的,必须先行提升提炼,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形成理论和政策。通过实践归纳提升的理论和政策是精练、抽象和宏观的,便于学习和理解,但真正掌握和运用还必须联系理论背后鲜活的实践和社会背景。如果看不到理论和政策背后鲜活的社会实践,也难以抓住魂,运用起来就显得头重脚轻根底浅、苍白无力。
要有善于将理论、政策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硬功夫。从社会实践提升出来的理论和政策再指导社会实践,是理论与实践再结合的过程。理论、政策在贯彻过程中,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把理论学透、把政策用活,形成地方性符合实际的举措。一些基层党务工作者不懂这一点,生搬硬套、照抄照搬,缺少对理论精髓和政策精神实质的深刻把握。同时,也要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注重实际成效,防止花拳绣腿,防止“劣币驱逐良币”。
要在求字上下苦功夫。求什么,就是要在工作实践中找出规律来。党建工作内容虽然庞杂,但有非常强的规律性,思想工作、党员学习、组织活动都有规律性。找出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工作才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当年秋收起义失败后,部队看不到前途、军心涣散。毛泽东对症下药、主持了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建立士兵委员会,有效解决了党对基层部队的领导、思想工作和官兵平衡等问题,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遇到问题勤思考、求规律、找办法,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办好;只知道听吆喝、等指示是干不好工作的。
三、 党员学习要讲求方式方法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加强党员的学习和教育,这是统一思想、提升认识、加强协调、增强凝聚力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有9500多万党员,来自各行业、各领域,党员的学习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要求和完全一样的模式。
党员学习需要分级。因为岗位不同、肩负的责任不同、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信息也不同,党员学习应该有不同的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把手”及其领导班子,肩负着推动整个单位党建和业务工作的重任,需要掌握更多的情况、进行更多的分析判断、有更高的组织纪律性,对学习的要求也就更高。对于一般基层党员,学习也必须持之以恒地加强,主要是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坚定党的信念、服从党组织的要求、践行党员行为规范。
党员学习需要分类。现代社会行业细分、专业化突出,不分行业和岗位的“一刀切”要求,显然不切合实际。党的政策包罗万象,任何党员不可能全能全会,不同类别的党员除了学习和掌握通用的要求外,还必须针对本专业本类别的特点,体现“党的基础知识 专业需要”的实际,过高过全的要求反而会显得不切实际、拔苗助长。
党员学习需要分层次。分层次主要是区分教育层次、文化程度。文化程度不同,学习和接受能力也不同。党员的学习,从本质上是一种教育,要因材施教,不同文化层次党员可以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要求。
党员学习要分级、分类、分层次,但为什么有些部门就不愿去做,非要整得上下一般粗呢?究其原因,有的同志机关待长了,养成了形式主义的坏习气,只会上传下达、敷衍了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是“不愿想”;长期碌碌无为混日子,零部件长时间不抹油、不保养,脑瓜子早就生锈了,想结合实际搞点贯彻落实,但不知如何下手,这是“想不到”;担心做不好冒风险、吃力不讨好,做与不做没什么差别,不如不做,这是“不愿做”;平时学习不够,知识积累、能力储备不足,措施不符合实际,效果不佳,这是“做不好”。只有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探索改造党员学习教育的新方式新方法,改掉“不愿想”“想不到”“不愿做”“做不好”的陈风陋习,才能够实现党员学习教育的新提升。
四、 党建工作要接地气
据一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将军回忆,解放战争后期,俘虏的国民党士兵很多,解放军的政工干部就讲蒋介石搞独裁、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把持了国家财富,要打倒蒋介石、打倒国民党政府。国民党被俘士兵听得直瞪眼睛、一头雾水。后来政工干部们改变了方法,请解放军战士特别是从国民党军队中解放过来的战士讲解放区分田分地、解放军官兵平等,然后请被俘的士兵回忆在国民党军队中遭受的虐待和被抓壮丁的惨状。这下国民党士兵的情绪被激发起来了,纷纷报名参加解放军掉过头来打国民党。那时候,国民党士兵以文盲居多,稀里糊涂被抓了壮丁来当兵,根本就不懂独裁和把持国家财富是什么意思,即使一知半解也感觉离自己太远,而解放军官兵平等、解放区分田分地和在国民党军队受虐待、被抓壮丁的惨状,大家都有刻骨铭心的感受,马上就引起共鸣。
要把握对象、环境和方式三要素。为了取得好的宣传教育效果,需要根据宣传教育对象的文化程度、生活背景、行为爱好,所处的环境是紧急或是平和、需要多长时间见效果,来决定具体采取什么样的宣传教育方式。上个例子中最初的政工干部说的话属于精英语言或官方语言,虽然都是对的,但与被俘士兵的草根语言不是一个“语系”;当时处于战争环境,时间不允许慢条斯理从容不迫从头讲道理,要立马见效,所以宣传教育的语言要直指人心。当时解放军的士兵同国民党的士兵文化程度差不多、地位相同,有一些是刚获得解放的士兵,由解放军的士兵宣传不仅有共同语言,也增加了说服力。归根结底,宣传和教育要接地气,要使用群众喜欢的语言、从群众身边的事说起。
要采取不同的语言风格,与被教育者的接受程度相适应。面对不同的对象,很多时候,高深的阳春白雪的大道理需要转化为浅显易懂的小道理来讲,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由个人到集体再到国家逐步抽丝剥茧。小道理为什么可以打动人?关键在于接地气,受教育者能够感同身受、引起共鸣,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迪和教育。接地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语言上接地气,源于感情上和行动上接地气。在感情上考虑群众的情绪和情感,在行动上真心为群众服务,俯下身子到群众中间去,说的话才能感人。例如,完全套用理论和政策的原话做思想工作或讲党课往往反响不好,不是理论和政策不对,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中间隔了层“膜”,接不上地气,效果自然就不好。这两年,我们在接地气上下了些狠功夫,引导支部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安排党建活动,党课从群众身边的小事讲起,以小见大、大家爱听,制作的党建漫画也很受欢迎,在党建工作接地气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作者系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党委书记)